日治時期和美、新港仕紳 陳錫奎

伸港福安宮媽祖廟觀音殿左邊隔壁,,這裡是間工友休息室兼器材室,一般香客不會到這裡,但不尋常的是,裡頭還擺了一個長生祿位。
陳錫奎先生長生祿位
這位陳錫奎是誰?

陳錫奎

生日:1874/07/07
籍貫:台中州彰化郡和美庄
住址:台中州彰化郡和美庄塗厝字同882
家庭:長男:陳滿盈 明治大學畢
次男:陳金鐘
長女:陳悅 已嫁
經歷:1897 彰化辨務署區庄長
1901 塗厝厝區庄長
1909 新港區長
1930 和美庄協議會員
1935 和美恒生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長理事
衛生組合長
經營木材商
福馬圳長
學務委員
出處:《人文薈萃》頁255興南新聞《台灣人士鑑》頁261
備註:出生:1874.07.20興南新聞《台灣人士鑑》頁261

(以上引自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現代人物整合系統)

這樣寫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太過無感,讓所有臺灣人都會有印象的,當屬曾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日月明功虐死案」,其事發地點即是陳錫奎在和美的舊宅默園教主陳巧明正是陳家後人。

彰化和美的陳家洋樓又稱為默園,大正五年(1916)時由抗日作家陳虛谷之父陳錫奎所建,佔地面積約有五千坪,屬於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
陳錫奎先生在日劇時期曾擔任彰化新港(伸港)地區的區長,開發了新港地區許多荒地及建設水利設施,對佃農的生活也極為照顧,成了地區稱頌的大善人。
陳錫奎奠定了陳家的經濟基礎,曾在水利會任職,也開圳溝,做生意,最主要的仍是土地買賣。
當時靠海邊的土地,他人都嫌不夠肥沃,陳錫奎卻僱人開墾,條件是五年內免繳田租的辦法,並且蓋屋給佃農住,因此開墾了這些大半在新港、頂溪埔一帶的土地,約有幾百甲田。
新港奉天宮立有陳錫奎的長生祿位,正因為他曾在蓋廟之時捐輸不少。
默園洋樓為仿西方文藝復興建築,主體為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結構,主樓採四披水屋頂,平面ㄩ字型配置,中庭花苑設計,空間左右對稱,佔地面積廣大約300餘坪,樓地板面積近八百坪,耗資10萬餘圓,為日治時期彰化地區建築面積規模最大的私人洋樓。
洋樓外壁與柱身均採用洗石子以仿石材作成之水平線腳,左右延伸相連,深具厚實穩重之感。
「默園」洋樓的視覺焦點集中在中央入口門廊的女兒牆與山牆、簷牆裝飾,正面主廊柱採埃及柱式,而細緻的簷部線腳飾帶與仿勳章、雙獅護盾、花草、聖火泥塑、十足展現巴洛克的裝飾風格。
山牆上「悠然見南山」的泥塑,更顯露出主人與世無爭的襟懷和對田園嚮往的心性。又深深融入中國人的人文修養.....
該宅充滿巴洛克的裝飾風格,門廊雄偉氣勢非凡,有如官廳,惟目前並沒有對外開放參觀。
至於第二代的陳虛谷(1891-1965),本名滿盈,以字聞名。
在日治時期,為台灣文協會重要之台灣新文學作家。默園之名即由其命名
其妻子丁氏琴英,出身鹿港詩書世家。
二十五歲時赴日本明治大學就讀,留日期間結識了蔡惠如、林獻堂等人。
1923年三月底,從明治大學畢業返台,旋即投入文化運動。
1924年與施文杞、張我軍、張桔梗等人,發表新詩或寫文章。
提倡文學改革,繼而有賴和、蔡孝乾等人參與,漸漸形成台灣新文學之風氣。
民國40年(1951)不幸罹患腦溢血,從此右半身癱瘓,後返和美默園故居,民國54年(1965年)病故。
虛谷先生一生淡薄名利,浸心於園藝,縱情於文字,終身以詩人自許,可謂與賴和齊名

(以上引自時空旅人部落格

我不禁猜想我的曾祖父也許就是來到新港承租陳錫奎土地的佃農之一,算算年代,似乎對得上,只是現在沒有證據可考了。
另外,上文所寫的新港奉天宮立有陳錫奎的長生祿位,不知道是作者將伸港福安宮誤記成新港奉天宮,或是在新港奉天宮內真有另一座陳錫奎的長生祿位,有待考證。
其實我蠻希望福安宮像朝天宮那樣,設個正式一點的先賢長生祿位殿讓香客膜拜,藉此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葉小釵偶頭之溯源研究